5123导航五湖四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团队
医院荣誉
医疗设备
历史沿革
院徽院旗
组织构架
科室介绍
非手术科室
手术科室
医辅科室
患者服务
专家导航
非手术科室
手术科室
医辅科室
学术科研
医疗动态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天使风采
党建专栏
党建专栏
院报院刊
三务公开
招标管理
预约挂号
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猴痘防控方案》解读问答
时间:2023-07-27 17:37 浏览数:次 来源:
一、《猴痘防控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为指导各地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密切跟踪国内外猴痘疫情形势,持续开展猴痘防控政策研究,总结各地在应对猴痘疫情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做法。综合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研究进展及疫情处置经验等因素,在前期防控技术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猴痘防控有关措施,以更好适应当前猴痘防控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猴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
《猴痘防控方案》针对猴痘主要有哪些应对措施?
猴痘防控工作要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准防控、快速处置”原则,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持发现一起、控制一起,及时阻断疫情传播。一是开展宣传教育与干预。针对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和一般人群等不同风险人群分类开展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人群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二是实施多渠道监测。落实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入境人员监测,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疫情形势实施重点场所污水监测,确保疫情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三是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及时转运和诊疗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掌握、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风险,做好被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尽快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四是分类实施人员培训。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猴痘诊治意识,提升疾控人员猴痘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各地在猴痘疫情防控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病例、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等个人隐私。
三、
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哪些人是感染的重点人群?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但需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四、
针对不同人群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
《猴痘防控方案》明确指出,针对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和一般人群及早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群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一是针对重点人群。充分借鉴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同伴教育。借助大众媒体、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防范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二是针对出入境人员。提醒出境人员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提醒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
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医。
三是针对一般人群。充分发挥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开展猴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猴痘,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防护意识,避免恐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
当前我们如何开展猴痘疫情监测?
按照《猴痘防控方案》要求,我们对猴痘实施多渠道监测,以便及早发现与处置疫情。
一是医疗机构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皮肤(性病)科、肛肠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等加强猴痘样症状鉴别诊断,发现猴痘样症状者及时询问流行病学史,采集标本送相关实验室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进一步核实诊断。
二是重点人群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在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等重点人群开展诊疗或检测咨询服务时,主动询问是否有猴痘样症状及其可疑接触史,及时发现猴痘病例。
三是入境人员监测。海关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收到猴痘相关异常健康申报或检疫发现有猴痘样症状的入境人员,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发放《就诊方便卡》,指导尽快就医;对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辖区疾控机构。
四是重点场所污水监测。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经评估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污水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猴痘病例的场所。
六、
《猴痘防控方案》对猴痘病例的管理有哪些要求?
按照《猴痘防控方案》有关规定,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各地发现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应先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确诊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为保障家人健康和防止疫情传播,应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居家隔离治疗期间,指定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上门或电话随访,对病例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指导。
七、
猴痘密切接触者包括哪些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哪些管理措施?
猴痘密切接触者包括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
对密切接触者主要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实施
21天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二是定期随访。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第7、14、21天电话或上门主动询问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情况,提供咨询指导建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查处置。三是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37.3℃)、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与随访联系人取得联系,接受猴痘病毒核酸检测。
八、
对发生疫情的场所如何科学规范开展消毒工作?
发生疫情的场所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病例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住场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尤其要做好病例衣物、毛巾、床单、餐具等个人用品,以及可能被病例分泌物、渗出物、体液等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终末消毒。
信息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上一条: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标准版第240站-呼和浩特站)首次落地内蒙古
下一条:
『创城进行时』提升医院就医服务 助力创城加速度